AI智能外呼

轻松呼,引领电呼革命

最新资讯

《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发布日期:2018-06-12 浏览量:575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天(612,麦可思研究院在京发布《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2017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91.6%)。人工智能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机遇。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增加,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报告由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撰写,调查数据基于麦可思对2017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约30.6万)毕业半年后以及2014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约8.2万)毕业3年后的跟踪评价。

 

报告显示,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5%)。2017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5%)。此外,在制造业、金融业、零售商业就业从事互联网开发及数据处理的职业比例上升较快,从2013届的6.3%4.8%5.4%,上升到了2017届的10.6%10.5%15.7%

 

“要注意到,随着智能技术在制造、金融、零售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人工智能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多机遇。”麦可思专家马妍分析,随着产业升级,各行业中与信息、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

 

报告还显示,随着城市“抢人大战”打得火热,近5年北上广深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下降,天津、杭州、苏州、南京、武汉等城市吸引力逐渐上升,就业满意度也在提高。

 

全球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前不久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然而,并不能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所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为了填平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教育部前不久下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计划提出,到2020年也就是两年后,要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而就在日前,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论证人工智能学科内涵,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并尽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的方案,科学合理、稳步有序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事实上,截至2017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在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储备存在很大缺口。要加快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支持力度,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表示。

 

雷朝滋说,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种方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设立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积极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